爱国主义宣传中心以无资金

不得已出售本站和多个著名网站(本网站首页底部)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健康产经

联防联控机制:封控管理要快封快解、应解尽解

字体:
发布时间:2022-11-30 07:58:06
来源:人民日报

     华语社:本报北京11月29日电  (记者杨彦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落细落实防控措施,有效抓好疫情处置有关情况。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介绍,当前各地正在抓实抓细做好疫情防控。要根据检测、流调结果做好风险研判,精准判定风险区域。封控管理要快封快解、应解尽解,减少因疫情给群众带来的不便。要科学分类收治阳性感染者,妥善做好儿童、老年人和有基础性疾病患者的收治、照护,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要持续整治层层加码,对群众的合理诉求及时回应和解决。要加快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特别是老年人接种。

  “二十条优化措施,每条都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和证据支撑,应当坚持第九版、落实二十条。”国家疾控局监督一司司长程有全说,当前全国疫情总体呈较快发展态势,疫情波及面广,部分地方出现了疫情规模性反弹的风险,一些地方面临抗疫3年以来最复杂、最严峻的形势。其实近期群众反映的问题主要不是针对疫情防控本身,而是集中在防控措施简单化、层层加码、“一刀切”、忽视群众诉求等方面。当前各地已经成立了整治层层加码工作专班,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每天进行调度,对于各地人民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积极有效地回应,并转交给有关地方给予推动解决。

  程有全说,长期封控不仅影响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还容易造成焦虑情绪,这种情况必须予以纠偏和避免。各地要进一步加强高低风险区划分标准的培训,组织做好风险区域划定和管理,原则上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在疫情传播风险不明确或存在广泛社区传播的情况下,可适度扩大高风险区域划定范围,但要及时通过核酸筛查和疫情研判,快封快解。

  “核酸采样是核酸检测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采样的组织管理和规范操作非常重要,既要保证采样的质量,同时又要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国家卫健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说,有的地方尝试以不同的形式开展核酸自采工作,但要特别注意自采核酸的规范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制定完善的实施方案,同时要做好组织实施,加强技术指导。

  针对近期有核酸检测机构因为造假等行为被严肃处理,郭燕红表示,对于核酸检测工作,我们历来严格检测资质的准入和质量控制,不断优化技术规范,同时重点加强对检测机构,包括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监管。下一步,将持续加大监管力度,对于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的严重违法行为,坚决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二十条优化措施提出,分类有序做好滞留人员疏解。程有全表示,近期部分省份在返回人员中持续发现感染者,说明部分有疫情发生省份在防范疫情外溢方面仍然存在薄弱环节,未能有效控制疫情跨地区传播扩散风险。对此,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专门部署,强调对跨省流动人员务必开展“落地检”,持有效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乘坐交通工具和入住宾馆等规定,对各地加强风险人员管控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呼吁各地对高风险地区返回人员,加强关心关爱,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据介绍,奥密克戎变异株及其进化分支的致病力和毒力相比原始株和德尔塔等变异株明显减弱。郭燕红说,从新冠肺炎临床医疗救治的实践来看,有重症倾向的包括几个方面人群:一是老年人,二是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三是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因此,有老年人的家庭和养老机构更应该防范感染风险,建议没有禁忌症、符合接种条件的人群,特别是老年人,应当尽快接种新冠疫苗,符合加强接种条件的要尽快加强接种。下一步,要加强定点医院的建设,特别是提升综合救治能力和多学科诊疗水平,提高重症救治的能力。

  为进一步加快老年人的接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了《加强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从健全机制、做好摸底、优化服务、细化宣传等方面做了部署和推进。

  国家疾控局卫生免疫司司长夏刚介绍,截至2022年11月28日,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的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老年人口的90.68%和86.42%,完成加强免疫接种1亿8151.1万人。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的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80岁以上人口的76.6%、65.8%,完成加强免疫接种1445.6万人。


  《 人民日报 》( 2022年11月30日 02 版)

>更多相关文章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人民商场网出售、人民商城网出售、中华军事网(关帝网)出售、北京民心网(中国民心网)出售、人民服务网(国民网)出售
爱国宣传中心资金紧缺,欢迎各界人士捐助。北京华语社收款地址:中国工商银行(621226 1717005970049)杨志强收
本网站发布宣传文稿,(网站首页)每篇文章宣传费伍百元,欢迎各企事业单位联系发文 邮箱:903238507@qq.com
华语新闻网:原《中华新闻网》--官网。版权所属单位:北京市华语社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110105MA005MBT1R.
Copyright@2012-2032 华语新闻网(中华新闻网)联系电话: 17071410443 、17611656736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华语社:北京市朝阳区朝阳北路225号 邮箱: zhonghuaxinwen@163.com 微信:zhonghuaxinwenwang
北京市华语社新地址:北京市房山区城关街道顾八路1区1号,原办公电话:010-56184148因迁址无法使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北京华语社与华语社爱国主义宣传中心(原中华人民爱国主义宣传中心)主办 工信部:京ICP证16067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