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菜篮子”科技含量更足
4月20日,参观者在菜博会上参观。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在寿光市崔岭西村,“崔西一品”草莓西红柿成功打进了北京、上海及粤港澳大湾区市场。村党支部书记崔玉禄说:“一般的西红柿,一斤也就两三块钱。我们有品牌,价格高出好几倍,还供不应求。”
“崔西一品”是现代农业科技的产物。在崔岭西村村民崔新中的蔬菜大棚内,他用手机现场演示大棚的智能化操控。
“以前靠经验种植,现在靠数字化、智能化种植。”崔新中说,在这个占地四亩多的大棚里,共安装了智能放风机、智能植保机等近10种智慧设备,代替了大部分农事操作所需用的人工,与以往“刮风下雨往棚里跑”的情况不同,如今遇上恶劣天气,崔新中可以坐在家里通过手机APP就能完成远程操作。
在寿光菜博会现场,一个集装箱引起大家注意。步入其中,顿感凉意,两侧是分5层摆放的生菜和韭菜。
寿光润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桑超说,这个集装箱是一座全环境移动式“植物工厂”,通过模拟日光条件、营养液自动循环等技术,可种植生菜、西红柿、黄瓜等30多种叶菜和果菜。一个集装箱的蔬菜产量可满足七八个人一年的需求,非常适合于高寒高冷地区使用,目前已在新疆部分地方推广。
据了解,这种移动式“植物工厂”可解决特殊环境下的蔬菜供应问题,已成功应用于中国南极科考站、西藏和新疆的边防哨所等地,在岛礁、舰船、石油勘探平台、都市建筑甚至太空等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目前,寿光自主研发的蔬菜品种达178个,种苗年繁育能力18亿株,产值10亿多元,成为全国最大的蔬菜种苗繁育基地之一。在菜博会的带动下,寿光不断将先进技术、生产标准及设施蔬菜解决方案推向全国。
>更多相关文章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