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宣传中心以无资金

不得已出售本站和多个著名网站(本网站首页底部)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民心资讯

中秋国庆能出游返乡吗?多地回答

作者:编辑杨玉斌
字体:
发布时间:2022-09-04 08:06:56
来源:中新社

     华语社:中新网北京9月3日电 再过一周,中秋小长假即将来临,一个月以后,国庆假期也将开启。近期,全国疫情多点散发,随着中秋国庆假期临近,不少地区发布了针对返乡和出游的防疫提醒。

资料图:南宁东站旅客有序检票进站。于莉 摄
资料图:南宁东站旅客有序检票进站。于莉 摄

  多地发布“致在外老乡的一封信”

  近期,河南多地发布了“致在外老乡的一封信”,倡导中秋假期非必要不返乡。例如,河南邓州就在信中提到,“跨区域往返流动,接触人员复杂,感染风险增大,希望您近期暂缓返乡,尽量留在当地赏月过中秋”。

  8月23日,南阳召开的疫情防控入(返)宛人员报备核查工作现场会上,邓州市委书记邓俊峰在发言中说,邓州是劳务输出大县,常年有60多万人在外务工,分布广泛,流动频繁,加之交通便利,境内2个铁路客运站,5个高速口,3条国道、5条省道,外防输入压力很大。

图片来源:“商丘日报”微信公众号
图片来源:“商丘日报”微信公众号

  在河南商丘,商丘市政府在中秋放假通知中也提到,“倡导市民群众在商过节,非必要不外出,非必要不返商”。

  除了河南,近日,河北大名县也发布了致大名在外老乡的一封信,信中提到,此轮“奥密克戎”病毒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如您此时返大,路途中接触人员繁杂、不确定性因素多,极易发生交叉感染。

图片来源:“融媒大名”微信公众号
图片来源:“融媒大名”微信公众号

  “为减少返乡流动带来的传播风险,我们倡议,当前在外的大名老乡,特别是身处西藏、海南、新疆等涉疫地区的老乡们,近期非必要不返大,为家乡疫情防控做出自己应有贡献。”

  黑龙江七台河市新兴区还发布倡议书,倡议机关干部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头居家过节,劝导在外亲友尽量在当地过节,避免旅途风险。

资料图:居民正在进行核酸检测。 马铭言 摄
资料图:居民正在进行核酸检测。 马铭言 摄

  提前报备、核酸证明,这些事要提前准备

  “针对中高风险地区洛阳籍在外务工人员做好信息推送和教育引导,把‘返乡必须提前报备’‘不报备造成严重后果将依法处理’等防控政策讲清楚,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8月29日,河南宜阳县县委书记张汉智在该县疫情防控工作专题会上强调。

  其实,各地在对于中秋假期人员跨省返乡出游的防疫要求中,抵离时的核酸证明,以及出发前的提前报备几乎是标配政策。

  对于中秋出行,上海市提醒,低风险区人员可持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离沪,其他人员离沪持72小时核酸阴性证明。

  9月1日,湖南省疾控中心针对中秋假期发布通知,坚持做好“入湘先报、入湘即查、入湘即检、入湘即管”,入(返)湘人员抵湘前,应至少提前1天通过“湖南省居民健康卡”的“入湘报备”小程序或目的地的登记报备小程序报备。抵湘后,需要查验48小时内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入 (返)湘后实行3天2检。如有不主动报备、隐瞒行踪、不配合管控等疫情防控措施的,将依法依规严肃追究其法律责任。

  近日,甘肃省疾控中心也发布提醒,所有来甘返甘人员需提前3天向目的地社区、单位、宾馆报备,未提前报备的,必须在落地后12小时内完成报备。

资料图:2021年9月9日,旅客进入郑州火车站月台。<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 刘鹏 摄
资料图:2021年9月9日,旅客进入郑州火车站月台。中新社记者 刘鹏 摄

  走亲访友、聚会聚餐要注意

  对出假期出游,8月31日召开的上海疫情防控发布会也提示市民,“不前往疫情中高风险区或实施临时性静态管理区域,我们提倡市内的郊区乡村游、城市休闲游。”

  而对于节假期间的走亲访友、聚会聚餐,各地也有相关提醒。

  例如,河北曲周县发布的倡议书提到,尽量不要前往人员密集和密闭场所,尽量减少聚餐,提倡家庭聚会聚餐等控制在10人以下。“中秋年年过,风险要错过。今天的不聚,是为了明天更好更多的相聚”。

  广东揭阳发布中秋提示明确,提倡家庭聚会聚餐等控制在10人以下,倡议红事缓办、白事简办,并提前向所在村(社区)报备,控制参与人数。

  河南宜阳在近日举行的疫情防控工作专题会上要求,所有大型活动在特殊时期超过30人必须要报备,宜阳县委副书记、县长张丽娟还提到,倡导中秋节尽量不要串亲戚,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流动。(完)

>更多相关文章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人民商场网出售、人民商城网出售、中华军事网(关帝网)出售、北京民心网(中国民心网)出售、人民服务网(国民网)出售
爱国宣传中心资金紧缺,欢迎各界人士捐助。北京华语社收款地址:中国工商银行(621226 1717005970049)杨志强收
本网站发布宣传文稿,(网站首页)每篇文章宣传费伍百元,欢迎各企事业单位联系发文 邮箱:903238507@qq.com
华语新闻网:原《中华新闻网》--官网。版权所属单位:北京市华语社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110105MA005MBT1R.
Copyright@2012-2032 华语新闻网(中华新闻网)联系电话: 17071410443 、17611656736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华语社:北京市朝阳区朝阳北路225号 邮箱: zhonghuaxinwen@163.com 微信:zhonghuaxinwenwang
北京市华语社新地址:北京市房山区城关街道顾八路1区1号,原办公电话:010-56184148因迁址无法使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北京华语社与华语社爱国主义宣传中心(原中华人民爱国主义宣传中心)主办 工信部:京ICP证16067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