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潮涌千帆竞、深化粤港澳合作
到2020年底,大湾区经济总量达11.5万亿元(广东珠三角经济总量近9万亿元人民币、香港约2.7万亿港元、澳门约1944亿澳门元),比2017年增加1.4万亿元,经济总量与意大利、加拿大、韩国不相上下,高于旧金山湾区;广东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3万家,比2017年增加近2万家。
在大湾区,一个覆盖11个城市的立体交通网络正越织越密,“1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
160公里/小时!4月20日,随着最后一个钢轨接头焊接成功,广州地铁18号线首通段实现全线长轨贯通。
这条“粤港澳大湾区最快地铁线”的最高设计时速刷新了全国纪录,将广州市中心到南沙的时间从现在一个多小时缩短至30分钟左右。
“以前从香港到广州来一趟,至少4个小时,如今可方便多了。”李剑禧是在广州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创业的香港青年,他的太太孙嘉晞是广州姑娘,几年前两人喜结良缘。便利的交通条件不仅解决了两地奔波,也进一步坚定了他来广州创业的想法。
目前,大湾区高铁里程超过120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超过1000公里,伴随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等标志性工程建成通车,从香港驾车到珠海、澳门仅需30分钟,香港往来广州缩短至1小时以内。在大湾区核心区,每百平方公里拥有8.9公里高速公路,高于其他世界三大湾区。
在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影响力显著增强——
位于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重要节点位置的深圳光明科学城塔吊林立、机器轰鸣,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近期,致力打造国家实验室“预备队”的深圳湾实验室,正式在这里落地。
不仅是深圳湾实验室。
位于东莞的中国散裂中子源投入运行、中科院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在惠州动工、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建设有序推进,一批重大创新载体正在这里拔地而起,大湾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