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宣传中心已无资金

不得已白菜价出售本站,同时出售多个著名网站,本站底部。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习近平:把历史视角、战略思维,都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来

字体:
发布时间:2025-05-22 08:09:01
来源:新华社

     中华新闻网:新华社郑州5月21日电 

题:“把历史视角、战略思维,都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来”——习近平总书记河南考察纪实

  人民日报记者杜尚泽、胡泽曦 新华社记者张晓松、朱基钗

  初夏时节,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河南考察调研。

  居中国之“中”,跃黄河、依秦岭、临太行。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农业大省……时间将河南的书页延展得很长,等待赓续的书页正徐徐铺展。

  中国对于历史的理解,总书记曾深刻指出:“是以百年、千年为计。”

  大历史观里的一域一隅,深深浅浅地镌刻下大党大国的行进足迹。河南之行,两天时间观感深刻。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

  “中部地区,怎样崛起?黄河流域,怎样高质量发展?把历史视角、战略思维,都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来。”

  七十多年的跋涉

  “这条路是走对了”

  5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洛阳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考察。

  该公司前身为“一五”期间建成的洛阳轴承厂。1954年,田野里,洛轴立起第一根测标。那是新中国向着工业化梦想进发的最初岁月。“一五”时期我国的156个重点建设项目,有7个布局在洛阳,除了洛轴,还有矿山机械厂、耐火材料厂、拖拉机制造厂等,总书记对此了如指掌。

  这些企业伴着共和国的发展一路向前,有过辉煌,跌过跟头,几经探索。轴承,工业的“关节”。“挺起民族轴承工业的脊梁”,洛轴的誓言里刻着拼搏和壮志。

  展台上,有以毫米计的精细件,也有应用于风力发电机、盾构机的大块头;生产线上,智能机械臂正精细作业,各项参数实时显示。习近平总书记细细察看,不时驻足询问,详细了解洛轴的改革发展之路。目光所及,心中所思,新中国在工业化之路上那些纵横交错的印记、淬火成钢的荣光扑面而来。

  忆起“过去的洋火、洋皂、洋铁等靠买进来”,感慨“一穷二白的中国,156个项目开始了工业建设”,赞叹“我们奋发图强,靠自己的力量,搞起‘两弹一星’”,进而谈到“今天我们成为工业门类最齐全的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话语间有沧桑,更有豪情。

  历史的变迁,国际的对比,让一个结论无比清晰。总书记坚定地说:“我们坚持走自主发展实业的道路,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工业、制造业,这条路是走对了!”

  路,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坚定。

  中国是否要坚持发展制造业?党中央态度坚定,“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卓越的战略眼光,引领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持之以恒布局发力,换来的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的一步步夯实。

  洛轴的跨越,正是一个观察样本。企业负责人告诉总书记,10多年前,高端轴承还“摸不着”,近年来,得益于技术升级,产品工艺水平明显提升。去年,高端轴承产值已经占到企业总产值的七成。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制造业的跃迁,靠的是什么?

  一个答案,是科技赋能。

  征途未有穷期。创新链和产业链衔接,从“造得出”到“造得精”、由“大”转“强”,每一步攀登,都有科技的支撑。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感触很深。

  “现代制造业离不开科技赋能,要大力加强技术攻关,走自主创新的发展路子。”这句话,讲的是方向。

  “遭遇‘卡脖子’,倒逼我们自己干,反而浴火重生、凤凰涅槃。”这句话,论的是精神。

  创新,势必遇荆棘、激流、险滩。唯有认准了方向,秉持一往无前的勇毅、愈挫愈勇的坚韧,方能迎风破浪向前进。

  这也正是中国一路走来的模样。

  一个答案,是人才支撑。

  洛轴负责人汇报,当地“一厂一所一校一院”模式有力促进了轴承行业的发展,总书记对此表示肯定:“这里发展轴承产业的生态好,就是产学研一体化。”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打破藩篱、推动协同变革,各地如火如荼推进开来。

  “到厂里多久了?”“什么学历?”“上岗培训是怎么做的?”“收入怎么样?”同洛轴职工们交谈时,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注人才的成长路径。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总书记思虑深远:“人才是希望。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够真正实现。”

>更多相关文章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热爱我们的祖国,让中华民族更加繁荣昌盛。》--爱国主义宣传中心已无资金,不得已白菜价出售本站。--北京市华语社主办
人民商场网、人民商城网出售、关帝庙网(中华军事网)出售、北京民心网、华语新闻网出售、国民新闻网(国民网)出售
爱国宣传中心资金紧缺,欢迎各界爱国人士资助。华语社收款地址:中国工商银行(621226 1717005970049)杨志强收
本网站发布宣传文稿,(网站首页)每篇文章宣传费伍百元,欢迎各企事业单位联系发文 邮箱:903238507@qq.com
中文网官网:原《中华新闻网》- 官网。版权所属单位:北京市华语社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110105MA005MBT1R.
Copyright@2012-2032 中文网官网(中华新闻网)联系电话:17611656736、17071410443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华语社:北京市朝阳区朝阳北路225号 华语社邮箱: 903238507@qq.com 微信号:zhonghuaxinwenwang
北京市华语社新地址:北京市房山区城关街道顾八路1区1号,原办公电话:010-56184148因迁址无法使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北京华语社与华语社爱国主义宣传中心(原中华人民爱国主义宣传中心)主办 工信部:京ICP证16067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