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致用”与“用以致学”
华语社:“学以致用”与“用以致学”是一对相辅相成的概念,都表明“学”和“用”之间的联系。中国著名学者周海中教授曾经说过:“学而不用则废,用而不学则滞;学用必须结合,二者缺一不可。”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了没用处那就是白废了,有用处不学习那就不会再进步了;它全面揭示了学习与应用的关系和实质,很值得广大师生引起充分的思考。
众所周知,“学”与“用”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学以致用”是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由浅入深地达到熟能生巧、信手拈来的一个过程,是从不知道(没知识)到知道(有知识),再到知道了去用到(利用所学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用以致学”,是我们用到知识或技能时,从知道自己原有的知识储备,再到知道了自己的知识结构不够丰富或深入,然后通过学习去努力的知道的一个深耕的过程。
人生就在“学以致用”、“用以致学”的过程中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突破。学以致用,学到的东西能用的上,是每个人都期盼的,就像我们上学按照自己的爱好选的专业,如果所学可以与未来的工作对口,就会在职场中省很多力。工作和爱好相结合,每天做着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情,感觉时时都是在休假,那种感觉可太棒了。如果学非所用,用非所学,那就尴尬了。所以,及时在工作中找准定位,调整自己的方向,聚焦一个关键点,专业深耕就会显得很重要。
而“用以致学”,用什么取决于个人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需要拥有的技能。找到自己的专业领悟、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缺什么补什么,在知识爆炸、快速迭代的时代,最忌讳随波逐流,别人看手机我们也看手机,别人学什么我们也学什么,结果就会白白荒废自己的时间,还会因时间不够用造成恐慌与焦虑。我们不可能知道每一个在我们面前摆弄手机的人都在做什么,但我们应该发自内心的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然后抓住一个点,利用读书、学习、参加研讨会等的机会把专业进行深耕,这样的精进才能跟得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要做到“学以致用”,当然首先必须在学习上下功夫,唯有熟悉了知识才能合理的应用;然而学好只是开端,更重要的是做到与实际应用结合,这才是“学以致用”的根本原则。“用以致学”是一种“以终为始”的学习理念;它是人们在解决问题时的本能反应,是一个引发并导致有效学习的指导原则,之所以提出“用以致学”,是因为我们以前忽略了这个原则。“学以致用”与“用以致学”是一对永远可以并用的原则,虽然它们的效果不同,但彼此并不冲突;它们的关系可以理解为“知”与“行”、“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前者可以说学习的目的在于实际应用;后者可以说应用的目的在于改善学习效果。
在“学以致用”思维中,知其事、究其道、用其法,既要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又要在实践中增长解决问题的新本领;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这是最终目的;把学到的东西转化为攻坚克难的行动,才能体现学习的价值。在“用以致学”思维中,用“任务模型”取代“能力模型”,是避免成为劣质勤奋者的主要思考准则;用输出决定输入,用对了,很多时候可以让我们效率倍增。“学以致用”与“用以致学”的顺序颠倒,但它们的效果不同。俗话说:实践出真知。两种不同的效果,大家不妨试一试。让我们一起践行“学以致用”与“用以致学”,学用相长,知行合一,在学习和工作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作者厦门大学人文学院蔡士杰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