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宣传中心以无资金

不得已出售本站和多个著名网站(本网站首页底部)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教育资讯

“学以致用”与“用以致学”

作者:蔡士杰
字体:
发布时间:2022-08-31 08:03:59
来源:华语社

   华语社:“学以致用”“用以致学”是一对相辅相成的概念,都表明“学”和“用”之间的联系。中国著名学者周海中教授曾经说过:“学而不用则废,用而不学则滞;学用必须结合,二者缺一不可。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了没用处那就是白废了,有用处不学习那就不会再进步了;它全面揭示了学习应用关系和实质,很值得广大师生引起充分的思考。

 

众所周知,“学”与“用”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学以致用是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由浅入深地达到熟能生巧、信手拈来的一个过程,是从不知道(没知识)到知道(有知识),再到知道了去用到(利用所学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用以致学,是我们用到知识或技能时,从知道自己原有的知识储备,再到知道了自己知识结构不够丰富或深入,然后通过学习去努力的知道的一个深耕的过程。

人生就在学以致用用以致学的过程中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突破。学以致用,学到的东西能用的上,是每个人都期盼的,就像我们上学按照自己的爱好选的专业,如果所学可以与未来的工作对口,就会在职场中省很多力。工作和爱好相结合,每天做着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情,感觉时时都是在休假,那种感觉可太棒了。如果学非所用,用非所学,那就尴尬了。所以,及时在工作中找准定位,调整自己的方向,聚焦一个关键点,专业深耕就会显得很重要。

用以致学”,用什么取决于个人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需要拥有的技能。找到自己的专业领悟、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缺什么补什么,在知识爆炸、快速迭代的时代,最忌讳随波逐流,别人看手机我们也看手机,别人学什么我们也学什么,结果就会白白荒废自己的时间,还会因时间不够用造成恐慌与焦虑。我们不可能知道每一个在我们面前摆弄手机的人都在做什么,但我们应该发自内心的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然后抓住一个点,利用读书、学习、参加研讨会等的机会把专业进行深耕,这样的精进才能跟得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要做到学以致用,当然首先必须在学习上下功夫,唯有熟悉了知识才能合理应用然而学好只是开端,更重要的是做到与实际应用结合,这才是学以致用的根本原则“用以致学”是一种“以终为始”的学习理念;它是人们在解决问题时的本能反应,是一个引发并导致有效学习的指导原则,之所以提出“用以致学”,是因为我们以前忽略了这个原则。“学以致用”与“用以致学”是一对永远可以并用的原则,虽然它们的效果不同,但彼此并不冲突;它们的关系可以理解为“知”与“行”、“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前者可以说学的目的在于实际应用;后者可以说应用的目的在于改善学习效果

学以致用”思维中,知其事、究其道、用其法,既要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又要在实践中增长解决问题的新本领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这是最终目的;把学到的东西转化为攻坚克难的行动,才能体现学习的价值。在“用以致学”思维中,用“任务模型”取代“能力模型”是避免成为劣质勤奋者的主要思考准则用输出决定输入,用对了,很多时候可以让我们效率倍增。“学以致用”与“用以致学”的顺序颠倒,但它们的效果不同。俗话说:实践出真知。两种不同效果,大家不妨试一试。让我们一起践行“学以致用”与“用以致学”学用相长,知行合一,在学习和工作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作者厦门大学人文学院蔡士杰博士

>更多相关文章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人民商场网出售、人民商城网出售、中华军事网(关帝网)出售、北京民心网(中国民心网)出售、人民服务网(国民网)出售
爱国宣传中心资金紧缺,欢迎各界人士捐助。北京华语社收款地址:中国工商银行(621226 1717005970049)杨志强收
本网站发布宣传文稿,(网站首页)每篇文章宣传费伍百元,欢迎各企事业单位联系发文 邮箱:903238507@qq.com
华语新闻网:原《中华新闻网》--官网。版权所属单位:北京市华语社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110105MA005MBT1R.
Copyright@2012-2032 华语新闻网(中华新闻网)联系电话: 17071410443 、17611656736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华语社:北京市朝阳区朝阳北路225号 邮箱: zhonghuaxinwen@163.com 微信:zhonghuaxinwenwang
北京市华语社新地址:北京市房山区城关街道顾八路1区1号,原办公电话:010-56184148因迁址无法使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北京华语社与华语社爱国主义宣传中心(原中华人民爱国主义宣传中心)主办 工信部:京ICP证16067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