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弹声声婉转雅致,苏绣、宋锦独具匠心
新华社南京4月20日电 题:一眼千年平江路
新华社记者王圣志、邱冰清
华语社:周末,位于苏州古城的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一片热闹。许多游客直奔大儒巷38号,只为体验桃花坞木版年画这一非遗技艺。
颜料均匀平刷在雕版上,再套印在画稿上……热门年画《一团和气》跃然纸上。“年画配色好看,寓意也好,更重要的是参与体验可以加深孩子对非遗项目的认识和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来自浙江的游客张女士说。
印一幅年画,看一次非遗特展,选一件非遗文创,喝一杯“一团和气”特饮……经过修缮的大儒巷38号,如今已成为备受人们喜爱的特色文化空间。
这是4月18日拍摄的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李博 摄
距离大儒巷不远的钮家巷是年近六旬的社区居民姚志俭的家。早上8点多,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还没有迎来很多游客,吴侬软语的交谈声伴着花香,在街巷缓缓铺展开。姚志俭出门了,她要赶去和自己的老姐妹们碰面。青石板铺就的街道边,街坊早已沏好茶,悠悠然提着鸟笼和她闲聊几句;年轻的昆曲演员在中张家巷边吊起了嗓子,清脆的唱腔为古老的街巷增添了一抹活力。
“在这住了几十年,离不开啦。这里没有大拆大建,原始风貌和格局保存了下来,而且街区环境和居住条件也越来越好,让我们这些老居民感到特别欣慰。”她说,“家在古城”是含蓄的“老苏州”们溢于言表的骄傲与自豪。
这是2023年7月3日拍摄的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李博 摄
评弹声声婉转雅致、余韵悠长,苏绣、宋锦、缂丝、苏扇等非遗匠心独具,展现了姑苏人文的原汁原味;这里仍有1.3万名居民居住其中,是苏州古城烟火气最浓的地方。古建筑老街区,是故乡人心中的乡愁,也是外乡人眼中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