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潮涌千帆竞、深化粤港澳合作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需要粤港澳三地紧抓机遇、乘势而上,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培育新优势,实现新发展。
从空中俯瞰,大湾区11座城市像一颗颗明珠镶嵌在珠江东西两岸,勾勒出一个巨大港湾,呈现出“产业活、物流活、投资活、创新活”的生动景象,向世界展现着“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的丰富内涵。

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体代表在“时代楷模”发布仪式上领取“时代楷模”奖牌和证书(2021年4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潘旭 摄
(四)光明的前景——从现在到未来,这里机遇无限,要在新发展阶段取得更大进展,朝着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的目标不断奋进
现代经济主要是城市群之间的竞争,有研究表明,全球60%的GDP主要集中在湾区及其腹地。
东莞松山湖,生机盎然,钟灵毓秀。
在松山湖科学城的中国散裂中子源,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童欣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科学实验。
“这里是拥抱未来的希望所在。”童欣说,通过建设大科学装置,大湾区正吸引来自内地、港澳和国际的大量科研人才,并依托成熟完备的产业链,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松山湖科学城未来的发展,正是聚焦国家战略和前沿研究,立足解决重大科技创新中的“卡脖子”问题,吹响了粤港澳大湾区瞄准原始创新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号角。
从广州科学城到东莞松山湖科学城,再到深圳光明科学城,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能力正得到全新提升。
>更多相关文章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