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个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前景
河北省雄安新区容西片区安置房(2022年8月2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在承载千年大计的“未来之城”雄安,现实中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同时,“云上雄安”也在同步拔节生长;
在南京紫金山实验室,科研人员围绕6G关键技术集中攻关,不久前创下了6G传输速率全球最高纪录;
高铁列车从湖南省首条智慧高速——湖南平江(湘赣界)至益阳高速公路上方驶过(2022年11月2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远程医疗、智慧物流等新业态蓬勃发展,“无人工厂”24小时不间断生产,工业互联网赋能“中国制造”、产业规模已破万亿元……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这是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一,距离现在不过十余载。
新征程上,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把握人才第一资源,一系列举措已经或即将铺开——
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十四五”期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全方位为科研人员松绑,拓展科研管理“绿色通道”;《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出炉……
>更多相关文章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推荐信息